交通建設 40個專題

專題

機捷正式營運

機場捷運原為1996年起以BOT模式籌備的中正機場捷運計畫,最終於2017年2月2日起試營運、並在同年3月2日正式營運。
專題

台中鐵路高架化

臺中都會區鐵路高架捷運化計畫是由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所規劃,計畫將現有臺中地區豐原-大慶間21.7公里的鐵路,一次性改建為高架化,可消除平交道並改善因鐵路而阻礙兩旁發展之問題,並計劃藉由增設車站及開行密集區間車的方式,達到媲美捷運的目標,是台鐵近年來最大的一次改建工程。 本計畫已經於2009年9月24日動工[1],2011年12月17日潭子段改線臨時軌,於2016年10月16日通車,2017年底前全數完工,完工後將成為臺中臺鐵捷運化紅線之一部分。
專題

忠孝橋引道拆除

忠孝橋是一座位於台灣河川淡水河的橋樑,為台北盆地內重要的聯絡通道之一,並劃入省道台1線路段。2016年2月7日至2月13日,拆除了忠孝橋台北端的最後一條北門引道(北門橋)。也讓被引道包圍了39年的北門重現。
專題

郵筒

於近年來普見的郵筒,以彩綠色的「普通郵件信筒」及朱紅色的「特別郵件信筒」為主。郵筒的地位不僅存在於功能性、生活性,在某些觀光勝地,郵筒甚至是遊客造訪的重點。
專題

機場捷運視察

機場捷運2015年年底通車,從台北車站A1站到桃園機場只要卅五分鐘,台北市成為亞洲第四、全球第五個可在市區預辦登機及行李託運的城市,台北車站也躍升六鐵共構的交通大樞紐,北北桃生活圈愈來愈緊密。
專題

天空步道

專題

ATR-72螺旋槳飛機

ATR-72為法國與義大利合資的飛機製造商ATR製造的雙螺旋槳民航機,1989年投入商業服務,長27.17米、翼展27.05米、高7.65米、載客量約68-74人,是低油耗的短程機型,目前已經出售超過678架。國內有立榮航空與復興航空採購,用來營運國內航線。
專題

捷運淡水─新店線

1999年11月11日台北捷運新店線全線正式通車至新店站,通車時因與中和線一同直通淡水線,營運模式為「淡水-新店」列車。 2014年11月15日松山線正式營運,新店線與松山線合併為松山新店線, 原「淡水-新店」營運模式及小南門線則於2014年11月14日12:00發出最後列車後走入歷史。
專題

新北市水上巴士

新北市水上巴士將板橋華江碼頭、三重忠孝碼頭、台北市大稻埕碼頭進行串聯,發展雙北跨河觀光旅遊及水路通勤。2013年7月30日啟用「華江碼頭–忠孝碼頭」與「忠孝碼頭–大稻埕碼頭」兩條航線,以50人座中型遊艇營運,票價比照公車,採兩段收費,每段票價15元,且可使用悠遊卡付費,乘客還可免費攜帶單車上船。2014年8、9月配合潮汐許可的時間推出「華江碼頭–新月橋」限量夜航行程,行經華江橋、新北大橋、大漢橋、新海橋及新月橋等五座特色光雕橋,全部航程約60分鐘。
專題

臺中市快捷巴士BRT

臺中市快捷巴士BRT(Bus Rapid Transit)藍線即將於本月27日,全線雙向開放試乘,同時推出12條接駁公車,讓民眾能無縫轉乘其他路線。臺中BRT藍線由臺中火車站沿臺灣大道,行經市政府、東海大學,終點為靜宜大學。未來臺中市計畫推出橘線、黃線等五條BRT路線,串連BRT藍線與捷運綠線,以達成「大臺中1小時生活圈」的理想。
專題

阿里山蒸汽火車

阿里山蒸汽火車頭由美國Lima公司製造,車型分為18噸級SHAY型及28噸級SHAY型兩種,為了山嶽鐵路的需要採用直立式汽缸及且傘形齒輪這兩種特殊的設計,因全黑的火車頭又被稱為「黑頭仔」,早年行駛於阿里山鐵路平地線與山地線,此車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停產,現存的蒸汽火車頭除了SL-25、SL-26、SL-31仍在運轉,其餘的皆作為展示用途,此種骨董級蒸汽火車非常珍貴,只要現身往往都會吸引許多鐵道迷前往阿里山。
專題

中沙大橋

中沙大橋是台灣重要的交通孔道之一,但橋下濁水溪可觀的砂石利益,卻引來一輛又一輛的盜採砂石車,更一度危及中沙大橋安全。儘管政府民國90年祭出濁水溪禁採砂石禁令,但違規盜採的業者至今不曾絕跡。高公局每年編列千萬元預算,進行中沙大橋潛堰固床工維修,多年下來情況也有改善,但盜採砂石一日不終結,橋的安全就永遠讓人放不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