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設 40個專題

專題

曾文水庫

已有40年歷史的曾文水庫,是台灣最大的水庫,山光水色迷人,周邊景觀優美,遊憩設施充實,假日出遊,正可飽覽南瀛地區的好山好水。 坐落於台南縣楠西鄉與嘉義縣大埔鄉的曾文水庫,在民國56年動工興建,62年完工,63年正式蓄水啟用,是當年國家重大經濟建設之一,完工後,由於水域廣闊,湖光山色優美,遊客絡繹不絕,時至今日,它展現的碧波浩瀚、一望無垠勝景,依然是熱門的風景區。 除了水庫旖旎的風光之外,周邊還有包括溪畔遊樂區、鳥宮花園、曾文之眼、觀景涼亭、花壇花架、中正樓、農場別墅、大埔碼頭、露營區、溪畔遊樂區等完善的遊憩設施,搭配上迷人的自然景致,使曾文水庫風景區成為南部地區重要的國民旅遊景點。
專題

大鵬灣跨海大橋

全國唯一擁有「開橋秀」的鵬灣跨海大橋,最近有了新亮點!由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所打造的光雕計畫,安裝超過2600盞各型的LED燈,以不同的燈光效果,投射在主橋塔、橋側、橋腹、橋墩上,燈光秀則有30種變化組合,以紅、橙、黃、綠、藍、靛、紫7種顏色每天變換,從晚上6點持續到9點,遇特殊節慶或假日,會彈性調整散發出五顏六色的炫目燈光秀,宛如一道彩虹橫跨大鵬灣,成夜間許多情侶約會和民眾散步新景點,也讓鵬灣大橋成東港新地標。
專題

五楊高架

五楊高架2013年4月20日全線通車,通車後,該路段塞車時段約可節省半小時行車時間。 五楊高架拓寬工程總經費高達882.57億元,五楊高架段北接汐五高架段,南到國1中山高楊梅收費站北端,全長40公里,全線採高架興建,平均每公里造價要22 億元。完工通車後,中山高五股楊梅路段兩側,將會多出高架高速公路,其中林口路段,還會跨越現有的中山高。 國工局總工程司呂介斌指出,五楊高架以服務中長程旅次為主,全線進出入口有限,僅泰山收費站南側及中壢戰備跑道路段設置轉接道。為了方便進出桃園國際機場的民眾,會設置南北各兩個共四個匝道銜接國道2號。五楊高架段完工通車後,泰山到中壢間會撥出一個車道,設置全國第一條高速公路「高乘載車道」。高乘載車道全長約25公里,限大客車、計程車和乘坐三人以上小客車才可行駛。
專題

最美公路

歷來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終極版」公路八景票選結果出爐,雲林、彰化交界的西螺大橋拿下第一高票,成為全台公路八景之首。由六百多位公路迷組成的民間團體「公路邦」,兩年來做過省道、縣道、國道八景選拔,最近推出不分路種的公路競賽。從四十四處特色公路中,票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八條,南投縣、新北市、花蓮縣此次皆各有兩條公路入選。 票選居首的西螺大橋跨越濁水溪,一九五二年完工時為世界第二大橋,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2013年將慶祝通車六十年。 台十四甲線合歡山公路別名中橫霧社支線為第二名,也是亞洲海拔最高的高山公路,有全台公路最高點武嶺。合歡山公路沿線氣勢壯闊,雲海、草原迷人,冬季雪景更是台灣少有。 台廿一線新中橫公路夫妻樹拿下第三名,原為新中橫水里玉山線的台廿一線水里塔塔加段,又稱玉山景觀公路。兩棵成對紅檜枯木形成的夫妻樹神木,一九六三年大火後仍屹立不搖。 近年吹起小鎮唯美風情的景觀公路也越來越受注目,新北市北卅四線金瓜石蛇行彎、新北市瑞金公路,皆以黑馬之姿入選公路八景的第四、五名。 台八線中橫公路太魯閣峽谷、台九線蘇花公路清水斷崖,以高聳的斷崖峭壁拿下第六、七名;台南市七股區的縣道一七三甲線七股溪橋,以鹽田中的「西部寂寞公路」贏得第八名。
專題

自行車道

【北部】:新店溪自行車道、基隆河自行車道、八里左岸自行車道、觀音綠蔭隧道、新竹海八景自行車道 【中部】:東豐綠色走廊自行車道、后豐自行車道、日月潭環潭、長青自行車道、田尾公路花園自行車道 【南部】:安平自行車道、朴子溪自行車道、愛河自行車道、旗津自行車道、蘭花厥鐵馬道 【東部】:冬山河自行車、鯉魚潭自行車道、關山環鎮自行車道
專題

貓空纜車

專題

雪山隧道

雪山隧道長十二點九公里為東南亞第一、世界第五長的公路隧道,工期長達15年,花費906億元建設經費,於95/6/16日完工通車。 雪山隧道工程,分為導坑、主坑西行線及東行線3個隧道進行施工,因受地質困難因素影響工程艱巨舉世聞名,包括有6處斷層帶、98處剪裂帶、36處為湧泉。大英百科全書也將雪山隧道工程的困難度記錄下來。 雪隧是國內首次引進曾用於英法海底隧道施工的TBM(全斷面隧道鑽掘機)的道路工程。 雪隧並締造以下多項記錄:雪山隧道每隔一百七十五公尺設置一具攝影機、緊急連絡電話,隧道內有一百四十三具攝影機及連絡電話,另有三十三個逃生孔,密度及數量之多,國內僅見。 而雪山隧道的一號通風豎井深達五百一十二公尺,比世界最高的超高層建築─台北一
專題

桃園國際機場

桃園國際機場位於桃園縣大園鄉,為台灣與世界各地航空班次最主要的起降機場,是旅客與貨運出入最繁忙的機場。 1979年2月26日啟用時的名稱為中正國際機場,2006年10月改名為桃園國際機場。
專題

渡船

渡船又稱為水上計程車或水上巴士,是一種接送乘客或是運輸貨物的短程運輸船,航行於水邊或島嶼間的交通工具。
專題

大直橋

全世界第一座釣竿式斜張橋——大直橋,弧型橋塔造型優美,該座橋梁為大直、內湖進入市中心的主要道路之一。大直橋除具交通功能還可增加都市景觀,為基隆河大佳段公園增加浪漫氣氛。常引來不少民眾及攝影愛好者在此流連、拍照; 大直橋全長823公尺,全線以雙向共八車道配置。主橋高約60公尺,除了七十五盞路燈之外,特別設計的五十二盞景觀投射燈,直接投射到橋塔及紅色的鋼纜線上,讓這座橋在夜間更顯得耀眼;尤其是雨絲如織錦般,穿梭成線,在投射的光束下,令人驚豔。高聳的柱狀吊竿造型橋身,透過夜間燈光投射,充滿詩情畫意,已成為台北市另一座新地標,尤其是愈到夜晚愈美麗。
專題

西螺大橋

西螺大橋橫跨濁水溪上,起自雲林縣西螺鎮,止於彰化縣水尾村,全長計有1939公尺,淨高4.3公尺,橋面寬約7.3公尺棌華倫氏穿式,鋼鐵作架,水泥作墩,桁樑引孔。西螺大橋於民國二十六年有十月開工興建,後來因二次大戰而使工程停滯未能完成,光復後政府於民國四十一年五月續建。同年十二月完工,次年一月二十八日通車,在當時不僅是遠東第一大橋,同時也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在全世界排名第二的橋樑。 五十年代期間,國內有許多中小學校在每年春假的時候,多半都會把參觀西螺大橋列為郊遊遠足的目的地,數百名學生排著整齊隊伍,在師長們的帶領下,來回走過長達數公里的鐵橋,大家對這座工程浩大、壯觀的橋樑,莫不異口同聲嘆為觀止。除了大排長龍的學生外,不少民眾也以徒步走過西螺大橋為生平一大盛事,更使得這座大橋上,經常遊客穿梭往來、絡繹不絕。 不過,在長年飽受風吹、日曬和雨淋之後,西螺大橋原來的鉛藍顏色外觀,已逐漸呈現剝落鏽斑、滿目瘡痍的景象。台灣省公路局決定「師法」關渡大橋,將舊衣褪掉,重新換上「紅色新妝」,工程於七十五年八月中旬完工。換上紅色新妝後的西螺大橋,因紅色鋼鐵隧道結構成為特殊的景觀地標,西螺大橋的身分也轉變為文化古蹟和觀光景點的一部分了。
專題

台北彩虹橋

台北市連接內湖新明路與饒河街的跨河人行橋「彩虹橋」,提供兩地居民往來便利外,未來藍色公路的延伸,並將饒河街夜市的繁榮人氣括展至對岸。彩虹橋為造型流線的紅色主體結構,在藍天襯托下顯得美侖美奐,是台北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