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疫精選集 共 295 張圖片
13053521
今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前排左二)為視察桃機春節防疫措施,在交通部長王國材(前排左一)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陪同下,前往桃園機場第二航廈D5入境長廊外聽取各單位簡報。記者季相儒╱攝影
13052835
國內接連發生兩例防疫旅館群聚,春節返鄉方案是否需要調整引發質疑,桃園機場今天入境旅客約為2868人,較12月13日春節方案前人數明顯增加,不少旅客穿著全套防護裝備入境。記者鄭超文╱攝影
13052362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上午考察「公投投票所設置情形並模擬實際投票流程與動線」,選務人員在特別設置的「防疫專用」圈票處消毒。記者林俊良╱攝影
13050907
新北市長侯友宜強調參加耶誕城活動需配合防疫措施。記者李定宇╱攝影
13045562
民眾出席在台中市西區均安宮舉辦的公投說明會,戴上四個不同意的口罩表態支持。記者黃仲裕╱攝影
13043088
CWH防疫門 防疫神隊友 圖╱王怡文
13039706
宇漢科技與昱凱科技20日共同捐贈1座可移動式智能抑菌艙給桃園機場,投入國門防疫作戰。儀式中宇漢科技總經理陳威郡(左四)代表捐贈,桃園機場公司總經理但昭璧(右四)代表受贈。記者陳嘉寧╱攝影
13039293
今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宣布,明天機場管制區內外的出境區域開放內用飲食,桃園機場內各家業者完成前置消毒工作,為明天做好準備。記者季相儒╱攝影
13036624
指揮中心在4日宣布,10月5日至10月18日維持二級警戒,娛樂場所如電子遊戲場、KTV、桌遊店等有條件開放,新北市KTV已復業,並落實預約制、實聯制、量體溫、全程戴口罩、人流控管、禁止飲食、環境消毒等防疫措施。記者胡經周╱攝影
1303618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有條件放寬戶外戴口罩規定,在「空曠戶外」若確實維持社交距離,可免戴口罩,但究竟「空曠戶外」如何認定?由誰認定?引發爭議。記者侯永全╱攝影
13036019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放寬戶外戴口罩的規定,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相對穩定,且經過中秋節後的人口流動疫情仍維持相當好,所以陸續開放戴口罩政策,但只要有人潮聚集或與他人共同工作、活動等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就應戴上口罩。記者胡經周╱攝影
13035409
銘傳大學親善服務隊連續37年擔任國慶大典禮賓人員,女隊長何采馨(前)表示,因為口罩遮住半張臉,女隊員們特地加強眼妝,呈現活潑有朝氣的一面,平常也會練習對鏡子微笑,多想開心的事,只要臉上有笑容,眼睛也會笑。記者林伯東╱攝影
13034759
嘉義縣大埔鄉森友會水庫節活動,上午大埔鄉公所在縣府前廣場舉辦宣傳活動,吉祥物「老鷹哥」與「山豬妹」戴口罩現身手舞足蹈,與縣長翁章梁與大埔鄉長吳明勳熱情互動!記者魯永明╱攝影
13034020
台北大學親善團10度入選國慶大典,今年將派23名學生參加,由於防疫措施須全程戴口罩,團員也特別針對「眼睛微笑」訓練,期待讓參加國慶的貴賓都能感受到親切的眼睛。記者蘇健忠╱攝影
13033035
嘉義火車站前方廣場的地標「沉睡大白熊」,換上新的中秋節應景口罩。記者林伯驊╱攝影
2019年12月,中國大陸武漢陸續出現不明原因的肺炎個案,疾病管制署隨即啟動邊境因應等措施。2020年1月20日,行政院同意開設三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隔日,台灣出現首起境外移入確診個案。2月,臺灣發現首例死亡個案,本土社區感染疑慮一度加深。2月27日,因應國際疫情緊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行政院在此期間整合各部會資料建立「智慧型防疫系統」,建立居家隔離、居家檢疫和自主健康管理機制。敦睦艦隊群聚感染事件後,臺灣長期只有零星境外移入個案。隨著疫情穩定控制,臺灣啟動「防疫新生活運動」。除了疫苗的施打之外,消毒、洗手、戴口罩成為日常生活必做的防疫事項。
全選
追蹤
採購
下載
全選
追蹤
採購
下載